close

中文譯名:格羅蘇夫爾菊石

學名: Grossouvreites gemmatus

分類:真菊石亞目/帶菊石超科/科斯瑪特菊石科

年代:中生代/白堊紀/晚白堊世/馬斯垂克期(階) Maastrichtian (71~65ma)

產地:Gascoyne region of Western Australia

尺寸:菊石長55mm

↑ 相信這樣的品相不是一般玩家的菜,但這件被賣家以“hard to obtain”來形容的標本自然是得之不易,中生代時期的南極雖沒現在冷,但也已經夠冷了,能在這樣寒冷的海域生存必須比溫暖海域生活的菊石更有其生存的耐寒本領。這顆菊石表面保存得不令人驚豔,但卻能展現出清楚的橘色縫合線紋路,具有菊石分類研究上的價值。

↑ 另一面,肋條在近臍部形成略為突出的小結節,也是其特色之一。由於色調的關係,這面的縫合線就不太清楚。

↑ 這顆菊石的殼體較典型的甘納菊石窄,肋條也較細密,對於賣家給的學名(Gunnarites kalika)個人有些存疑:這顆標本的特徵比較像另一屬也產於南極、澳洲的 格羅蘇夫爾菊石 (Grossouvreites gemmatus),兩者都屬於同年代的科斯瑪特菊石科,外觀上的特徵也可參考先前貼過的 科斯瑪特菊石

↑ 2008年時在台北的科學教育館「岡瓦納大陸古生物化石特展」中有展出幾件南極菊石的標本,其中就有這件甘納菊石(展場說明譯為:岡內菊石,貓頭鷹版化石圖鑑譯為:岡恩菊石),這件標本殼飾上的特徵頗為明顯。甘納菊石(Gunnarites kalika)生存在白堊紀的晚期,化石只分佈在南極洲、澳洲、印度,也就是中生代解體中的岡瓦納大陸,這種菊石最有名之處就是牠產於南極洲,可說是生活在最寒冷海域的菊石之一。這屬菊石的中文譯名上網查到三個,但是以“甘納”菊石的中文發音最接近拉丁文屬名,所以加以採用。

  常常在寫菊石文時才發現:本來覺得由賣家所提供的學名是ok的,要po文時才留意到可疑之處,在最後一刻才確定這顆菊石應該是格羅蘇夫爾菊石 (Grossouvreites gemmatus),滿曲折離奇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