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文譯名:伊特始頸菊石
學名:Eteoderoceras obesum
分類:真菊石亞目/始頸菊石超科/始頸菊石科
年代:中生代/侏羅紀/早侏羅世/錫內穆期(階) Sinemurian (196~ 190ma)
產地:Stonebarrow, Charmouth, Dorset, UK
尺寸:長34mm。
↑ 希臘字根eo-為原始之意;dero-則為頸部之意,前面的et-查不出原意,故採音譯。所以屬名Eteoderoceras譯為“伊特始頸菊石。始頸菊石超科是侏儸紀早期很典型的一個菊石大家族,除了始頸菊石之外,較著名的 原微菊石 、指菊石、繩菊石、肋菊石等都屬於始頸菊石超科。
↑ 伊特始頸菊石具有外捲式的殼形,肋條直而細密,肋條雖細,棘刺相對而言卻很大。
↑ 伊特始頸菊石側面特寫可看出分枝繁複的縫合線。黃鐵礦化在燈光照耀下閃閃動人!
↑ 平坦的腹側只有橫向細細的肋條,邊緣明顯的有兩排節結,也就是棘刺的基部。
↑ 殼口的形狀很特別,還有一顆白色的方解石結晶。
↑ 另一面不知為何被泥土覆蓋,莫非化石商或清修者懶得清理?所以自己動手把泥土挖除。
↑ 沒想到清理之後,發現這面棘刺的部份保存得更好。
↑ 尤其是內環的部份棘刺的形狀保存得不錯,仍可看出尖銳的模樣。
↑ 有時沒清乾淨的臍部反而能意外的保存棘刺的部份,尖尖的棘刺加上金屬質感的黃鐵礦化,放大來看,頗具駭人的視覺效果。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