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文譯名:葉菊石

學名:Phylloceras inflatum

分類:葉菊石亞目/葉菊石超科/葉菊石科

年代:中生代/白堊紀/早白堊世/阿爾布期(階) Albian (112~100ma)

產地:Mahajanga,Madagascar

尺寸:菊石長91mm。

↑ 葉菊石超科於三疊紀晚期,演化自當時最繁盛的齒菊石類,是真菊石目之中最原始的一群,而葉菊石就像是常青樹,從早侏儸紀開始,一直到白堊紀末大滅絕前,外觀幾乎沒什麼太大的差別,不像其他真菊石類演化快速,種類繁多。讓人聯想到鱷魚也是從恐龍時代迄今,除了體型變小之外,外觀沒多大變化。

↑ 產於馬達加斯加白堊紀中期地層的這種葉菊石可說是較普遍的葉菊石類化石,相較歐洲產的來說也是價廉物美。圓胖的殼形和褐色系的方解石礦化,也是相當討喜的。

↑ 馬達加斯加風神菊石 Aioloceras besairei

  不少國內的網路賣家會把同產地的其他菊石,例如:風神菊石、帶菊石等一律都叫做“葉菊石”,可能是沒什麼資料可參考,又以訛傳訛的結果,其實仔細觀察縫合線就能看出不同之處。

↑ 葉菊石具有直而細密的肋條,呈放射狀排列,外表光滑無棘刺,流線的外型有助於降低水的阻力。不過這顆化石的原生殼已被拋光磨掉,露出內部的方解石礦化,和最重要的“葉菊石”式的縫合線。

↑ 由於方解石內的礦物質成份比例略有不同,因此產生褐、白、黃等不同的色調,很有層次感。

↑ 葉菊石的學名Phylloceras ,當中的phyll-源自於古希臘文“葉片”之意,仔細看看牠的縫合線像不像一小段樹枝上有好幾枚左右互生的小葉子?而葉菊石就是因此得名的。

↑ 葉菊石類幾乎都具有內捲式的殼形,和類似現生種鸚鵡螺般小小的臍部。

↑ 有的葉菊石像這樣胖胖的,但也有不少呈現碟形的外觀,不過由於具有這樣複雜的縫合線,所以也有學者認為葉菊石類可能生活在較深層的海中,避免和分佈在較表層海域更進化的菊石類競爭,葉菊石類的化石常在原本屬於深海環境的地層中產出。


↑ 葉菊石特殊的枝葉狀縫合線,配上晶瑩的礦化,真是非常的藝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sir 的頭像
    劉sir

    菊海神遊 Swimming with Ammonites

    劉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