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文譯名:布蘭佛德菊石

學名:Blanfordiceras wallichi

分類:真菊石亞目/區域菊石超科/新康菊石科

年代:中生代/侏羅紀/晚侏羅世/提通期(階) upper Tithonian (151~146ma)

產地:River Kali Gandaki, Spiti shale, Nepal

尺寸:菊石長65mm。

↑ 最早看到這種菊石是去尼泊爾旅遊的同事跟當地攤販買回來的紀念品,鵝卵石狀的外觀,打開後有海螺狀的模子,在這樣海拔高數千公尺的喜瑪拉雅山區居然有海洋生物的結核化石於黑頁岩中被溪流沖出來,真是很奇怪的事,見證了板塊運動與造山運動的奇蹟。其實那並不是什麼海螺,而是“菊石”的結核化石。不少石友應該都有蒐藏這樣身份不詳的尼泊爾菊石,但可參考的資料很少,本文就來介紹這種特別的“布蘭佛德菊石”。

  世界上很多地方與民族都有關於菊石或其他化石的一些傳說,甚至在舊時器時代的法國穴居人已經會撿拾菊石並穿小孔當做裝飾品。由於以前的人沒有古生物化石的觀念,所以在野外發現這種具有美麗紋路的石頭,都會因為無法理解成因,而賦予一些神祕的傳說,並與一些神話故事穿鑿附會在一起。最有名的當然是英國的“蛇石”,而尼泊爾這個具有神祕宗教色彩,而且又是菊石產地的地方,也有著這樣的傳說。尼泊爾當地人把這種黑黑的結核化石稱為 Saligrama Silas(英文的拼音會有些不同的拼法),是印度教至高無上的天神 毗濕奴(Visnu or Vishnu)的化身,是具有神性而受崇拜的神石。關於神話的部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Wikipedia ,有英文詳述。

 

↑ 網路上找到一張很清楚的毗濕奴神畫像,很巧合的是:祂的背後有好幾隻眼鏡蛇,不同畫像蛇的數目也不一定,不由得聯想到英國蛇石。 (圖片來源)

↑ 英國的“蛇石”也是很有神話色彩的菊石,還被當作Whitby鎮的鎮徽呢。這類英國約克夏產的黃鐵礦化結核菊石的產狀和尼泊爾的菊石從照片看起來還滿類似的。

↑ 這種結核外常會露出菊石腹側的一部份,因此透露了藏身之處,如果結核被敲開後破裂得好,就能得到漂亮完整的一對陰陽模。

↑ 這顆菊石完整度還不錯,只不過臍部的一小部份留在陰模上。雖然這種菊石側面外觀看來很像旋菊石,也常被當作旋菊石,但其實嚴格來說牠算是一類很晚期的旋菊石後裔。布蘭佛德菊石生存的年代是侏儸紀的最後一個期(Tithonian stage),並持續到白堊紀的開端,年代大約是一億四千多萬年前。後來約在五千五百萬年前,由於印度版塊北上擠壓亞洲大陸板塊,並以每年約5公分的速度持續推進,激烈的造山運動約在兩千萬年前達到高峰,很短的時間把海底的地層抬昇到數千公尺的喜瑪拉雅山區與西藏高原,以致這些地方都不乏中生代海洋生物的化石。

↑ 布蘭佛德菊石和旋菊石類側面的外觀上的確很類似,都具有Y字分岔的肋條。

↑ 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布蘭佛德菊石的腹側呈現“溝狀”,這項特徵在第二張照片中,菊石露出結核處也很明顯。

↑ 黝黑方解石礦化的原生殼在敲開後黏在陰模上,所以露出內部的縫合線,並有一層黃鐵礦。

↑ 愈靠近臍部,黃鐵礦化純度愈高。

↑ 尤其臍部黃鐵礦化的金屬光澤更耀眼。

↑ 這是陰模的部份,肋紋和旋環都很清楚,大部份的原生殼留在陰模上。

↑ 陽模上缺損的臍部留在陰模的中央,所以留下一塊氣室內部高純度的黃鐵礦。

↑ 金光閃閃的愚人金,真的很像黃金。

↑ 古印度人相信菊石是天神的化石,喝下淋過菊石的水,就能消災解厄,消除業障。據說在尼泊爾當地人結婚時,女方會將菊石當作贈禮送到男方家,作為一種重要的宗教祈福儀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sir 的頭像
    劉sir

    菊海神遊 Swimming with Ammonites

    劉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