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譯名:雄雌菊石
學名: Androgynoceras sp.
分類:真菊石亞目/始頸菊石超科/胖菊石科
年代:中生代/侏羅紀/早侏羅世/普連斯巴奇期(階) Pliensbachian (190~183ma)
產地:Golden Cap, Charmouth, Dorset, UK
尺寸:菊石長38mm(不包含住室),母岩高75mm,寬65mm。
您也許會覺得這屬菊石的譯名怎會如此特別,Andro-雄性,gyn-雌性-,合起來有雌雄同體之意,不知學名如此命名的用意為何,可能是紀念希臘神話故事中雌雄同體的神- Androgyny,所以直譯為雄雌菊石。
↑ 雄雌菊石有單一粗壯且不具結節的肋條,通常以結核狀態產出,也許露出內部礦化的化石賣相較黑黑的原生殼標本佳,所以通常會連同母岩拋光,露出菊石剖面輪廓與內部漂亮結晶,而這樣的化石商品算是英國特產,不過整體而言這類化石並不常見。
↑ 母岩底部裁成能穩定擺放的基座,細緻的拋光處理與晶瑩剔透的結晶,也可以作為一件別出心裁,富有古趣的文鎮。
↑ 沒有結晶的部份是住室,由原生殼剖面波狀的紋路可以看出其粗壯的肋條。
↑ 連母岩也拋得很光亮,這是有弧度的曲面拋光,並非平面剖開的。
↑ 整顆菊石的剖面都能完整呈現,尤其是長約半圈的住室部份。
↑ 色調偏黃綠色的方解石結晶,有如“愛玉凍”般的可口。
左側灰黑色的部份有些黃鐵礦的顆粒,這類菊石原生殼的內面常有薄薄的一層黃鐵礦形成。
↑ 薄薄的氣室隔壁也保留得很完整,只是顏色和礦化的結晶差不多,所以得仔細看。
↑ 很別緻的菊石標本,和較常見的剖半馬達加斯加菊石相比,有著不同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