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文譯名:萊爾菊石

學名:Lyelliceras lyelli

分類:真菊石亞目/刺菊石超科/萊爾菊石科

產地:Huanco,Northern Peru

年代:中生代/白堊紀/早白堊世/阿爾布期(階) middle Albian (112~100ma)

尺寸:菊石長45mm。

  位於南美洲的祕魯除了有神祕的「印加文明」之外,也出產了神祕的黑色菊石。為什麼神祕呢?除了較少見之外,最大的神祕之處就是不少賣家錯誤的認定。

   首先,這顆菊石的老外賣家應該是很專業的,卻將它鑑定成祕魯產的另一種“布蘭可菊石”(Brancoceras(Eubrancoceras) aegoceratoides)而不察,布蘭可菊石肋條單一而粗壯,光滑而無明顯結節棘刺。

↑ 第二個被誤認的對象則是產於尼泊爾的“布蘭佛德菊石”,雖然都黑黑的,但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形態不同、礦化不同、年代也不同。

↑ 第三個被誤植的則是“星菊石”,有一些老外賣家把小顆的萊爾菊石標成Asteroceras(星菊石),年代標成白堊紀是對的,但真的星菊石是侏儸紀早期的菊石,白堊紀是不會有星菊石的,不知為何會有這樣的謬誤?莫非英國星菊石太有名了,標成星菊石可以抬高身價?

↑ 第四個則是被誤認為“多維爾菊石”,其實從側面看還有點像,年代也差不多,這樣的誤認還算可以理解。

↑ 第五個容易混淆的是同產於南美洲的哥倫比亞“杜弗雷諾菊石”,外觀一樣黑黑的,不過這個黑是天生的。

↑ 第六個神祕之處就是祕魯的這種黑菊石其實外表是塗了一層黑色的蠟,可能是為了整體美觀的緣故,連整個母岩上都塗了黑蠟,但我就要揭開牠神祕的面紗-將表面的黑蠟磨除看看。

↑ 這就是萊爾菊石“卸粧”後的真面目,有沒有差很多呢?

↑ 殘留的原生殼呈黑色的方解石礦化,而內部氣室的部份則是被灰白色的方解石填充。

↑ 灰白色的方解石礦化配上黑色的縫合線,除去黑蠟後的效果還蠻好的,這可是卸粧前看不出來的喔!

↑ 每個單一粗壯的肋條上分佈三個突起的結節,腹側則有突起但不連續的脊。

↑ 黑色的縫合線外葉,配上灰白的方解石礦化,也算是晶瑩剔透的,多虧卸除了濃粧,才能看出這樣的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